新闻资讯
NEWS

新闻资讯

最专业的美发工作室,让您的美丽从头开始

辫子、板寸、中分、大背头、毛主席的发型原来这么多样过?

时间:2023-09-03 18:40:56

  星投体育毛主席个人形象经历很多个阶段,从少年时期的辫子头,到参军后的板寸,直至最后成熟的“主席头”(即大背头)。

  这些发型代表了毛主席不同时期对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态度,见微知著,分析毛主席发型的同时也能看出他心态上的转变。

  1911年春天,毛主席怀着寻求革命真理、挽救国家危亡和解除人民苦难的宏伟志愿,离开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跋山涉水来到湖南省会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

  此时清政府还存活着,故而毛主席发型依旧遵循清政府规定,留着“法定”的辫子头。

  刚到长沙的毛主席,看到的是一幅幅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横行中国内地的情景,他们利用免征厘金等侵略特权,疯狂进行经济掠夺,严重摧残民族经济的发展。

  毛主席内心涌起万丈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深深感到中国和人民正处在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他不禁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这是一份由同盟会主办在上海出版、发行很广的报纸,经常刊登分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形势,抨击清政府反动统治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文章和报道,在全国影响颇大。

  一天,毛主席读了《民立报》上报告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深深地为革命党人的英勇牺牲精神所感动,并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凶残的反动本质。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加紧革命,造成了一片,一些革命党人因为这次武装起义的失败而感到沮丧,但毛主席并没有被吓倒。

  他从全国民主革命思想普遍高涨、人民反抗斗争蓬勃发展的形势中,敏锐地觉察到,一场席卷中国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并为此感到无比兴奋。

  毛主席在这个重要的关头,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站在斗争前列,推动革命运动前进的时刻已经到来。

  抑制不住自己战斗激情的毛主席立即奋笔疾书,写了一篇文章,号召人民团结起来,赶走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推翻腐朽透顶的清王朝,打倒封建帝制,建立民主的新政府。

  为了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毛主席特地将文章抄写了一份,张贴在学校的墙上。

  同年5月,清政府不顾国内舆情,强行推动“皇族内阁”和“铁路国有”,由此引发保路运动。

  在保路运动中,毛主席进行了许多宣传鼓动工作,在学校里带头开展剪辫子的活动。

  在一次讨论时局的班会上,毛主席激动地向大家指出,清朝从它统治中国那天开始,就逼迫百姓剃头发结辫子,这根辫子就是被统治的屈辱象征。

  毛主席提议大家剪掉辫子,以表示反对清政府的决心,这一倡议得到十几位同学的赞同。

  星期天,毛主席和一个同学毅然带头剪掉辫子,但这个时候原先表示赞同的十来个同学迟疑起来,毛主席随即对他们进行了教育,指出要革命就要有决心和勇气,剪一条辫子有什么可怕的。

  在毛主席的鼓舞和帮助下,这些同学也很快剪去了辫子,他们的行为迅速传到其他学校,造成很大影响。

  通过剪辫子等斗争,毛主席率领一批青年猛烈地冲击束缚人们起来革命的精神枷锁,壮大反清的革命队伍,为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作出贡献。

  听闻消息的毛主席迅速从城外赶回城里,冒着危险登上一个高地,密切地注视着战斗的进行,直至起义军攻占巡抚衙门。

  为了帮助武汉抵抗北洋军队,湖南革命军紧急招募士兵,组建援鄂新军前往武汉。

  毛主席为了实现到湖北前线杀敌的宏愿,和很多长沙学生一样准备参加革命军,入伍前他考虑到学生军成分复杂,基础不好又不是正式军队,因此决定参加正规军,以利于真正地干革命。

  入伍后的毛主席面对每天繁重的军事训练,总是认真地学,刻苦地练,短短几个月时间便掌握了军队里的一套基本训练技能。

  新兵连里面的士兵大多来自劳动人民,他们中有农民、挖煤工人、铁匠和木匠等等,受限于教育程度识字不多,对革命了解程度不深。

  毛主席和这些士兵在一起时,会帮助他们学习文化、写信,给他们读报谈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对军队里的下级军官也进行细心的革命教育和宣传工作。

  通过一系列活动,毛主席和所在连队的大部分士兵以及下级军官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关系,他们十分尊重毛主席,信服毛主席宣传的革命大学问。

  在军队毛主席依然不忘探求革命线元的薪饷,除去伙食费等生活必需,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书订报,刻苦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1912年4月,南京临时政府迁到北京,标志着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不败而败。

  毛主席及时分析和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他敏锐地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这场革命已经过去,中国人民要求得解放,必须寻求新的革命道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毛主席决定离开新军,在这个过程中曾有许多人来劝说他留在军队,认为毛主席已经在军队打好基础,继续发展未来前景不错。

  可毛主席打的根本不是个人升官发财的小算盘,因此拒绝了这些劝告,于1912年春天退出军队,朝着探索革命真理的大道继续阔步前进。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访中央所在地保安,通过他的相机和笔,毛主席的名字和形象第一次得到广泛的传播,尽管后来毛主席也多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但再没有哪次采访的详细和坦率程度,能够与1936年的这次采访比拟。

  斯诺刚开始拍照的时候,毛主席并没有戴帽子,中午刺眼的阳光直射在毛主席的脸上,他不舒服地皱起眉头,形象消瘦,露出潦草的中分头。

  这次采访,斯诺还为毛主席拍了好几张照片,一张戴八角军帽的毛主席半身肖像流传最广,后来还被用于《东方红》布景。

  根据斯诺夫人的回忆,毛主席头上的帽子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斯诺摘下自己的帽子,将它戴到毛主席头上,目的就是拍摄一张“很神气”的、“半官方”的相片,帽子上的红星能够清楚显示毛主席的身份,让照片有更明确的指向。

  斯诺拍摄这种风格照片的原因,是想以此展示一位年轻的红军领导人冷静而有魄力的形象,对此中央非常重视,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照片的主人公毛主席也配合斯诺的各种要求,除了调整姿势、忍耐不适让斯诺拍照,还数次和他长谈、罕见地向斯诺讲述了个人经历。

  采访结束后斯诺从陕北回到北平,为他长期供稿的英文媒体提供西北之行的独家报道,这些报道最终结集为《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并于1939年10月在英国出版。

  斯诺的报道和照片向外界提供了一幅关于中国革命更系统、焦点更明晰的图景,即早在1936年毛主席就已经是和红军无可争议的领袖和象征。

  除了对外接受采访进行宣传,毛主席领导下中国也特别重视自身的宣传工作。

  晋察冀根据地因为靠近中国物资集散的铁路命脉津浦线,拥有解放区最完备的照相制版技术和设备。

  1942年《晋察冀画报》出版,这本画报大量发表摄影作品深受解放区各界人士喜欢,发行量达到几十万册。

  晋察冀画报社还为其他根据地培养摄影、制版和印刷人才,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时期,期间其他根据地出版的以刊登照片为主的画报,大多受到《晋察冀画报》的影响。

  1945年晋察冀画报社在张家口印制的《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近影集》,是已知的第一本公开出版的毛主席个人影集,共发行 5000 册,记录了毛主席发型从中分慢慢过渡到大背头的时光。

  在如今的影视作品中,毛主席出现的形象大多是和蔼的面容、湖南口音以及极具标志性的大背头。

  这种大背头起源于西方军队,出于军规军队里面不可以留长头发,喜欢打理外表的外国士兵和军官不愿意理光头,于是就催生大背头。

  和毛主席的大背头不同,欧美国家的大背头主要表现在两侧和后面的头发剃光,头顶则蓄上长发,用发油梳理成分头或者背头,这种发型看起来简短、干练深受欧美人士喜欢。

  比如美国的胡佛和罗斯福总统都曾留过这种发型,德国纳粹希特勒、戈林也是它的忠实爱好者。

  受到欧洲国家影响,这种发型潮流逐渐传到苏联红军里面,许多苏联高级将领清一色欧美大背头,但在苏共最高领导人里面只有斯大林是这种发型。

  原因是斯大林曾在1918年到前线指挥红军作战,受到军队影响他剃掉原先浓密散漫的长发,改成这种流行的军人大背头。

  由于发质上的区别,德国人抹上发油以后头发是平顺贴合头皮的,斯大林则像是戴上一顶帽冠,轮廓十分醒目。

  再说回国内,毛主席在1940年前后发型经常变化并不固定,主要以中分为主,从原先比较随意的中分头尝试过三七分、四六分等等,一直到1943年他终于有了较为合适的发型范本,即斯大林的背头。

  为了能让头发更加贴合,理发师用厚厚的发油给毛主席固定发型,可毛主席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越看越不对劲,这么厚重的发油不符合中国艰苦朴素的风格,提出要理发师重新考虑发油的使用量。

  减少发油使用量后,毛主席的头发看起来更自然了些,没有原先油光发亮的感觉,只是因为比较蓬松导致两鬓头发不能向后贴合,只能任由其向两侧伸出。

  自此毛主席的发型确定,“主席头”也迅速成为许多高级领导人的标准发型。

  中国人最熟悉的肖像和人民币中的模样,是毛主席1959年理发后拍出来的。

  1959年9月30日晚上,毛主席的理发师钱水桃接到卫士长通知,告诉他第二天毛主席过来理发,毛主席即将要拍一张标准像照片悬挂,并印在人民币上发行全国。

  在他心里新发型需要符合三个特征才可以,首先得适合毛主席平时生活习惯,其次发型要体现出领袖形象,最后就是需要得到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的认可。

  第二天毛主席和往常一样,神情轻松地笑眯眯坐在椅子上,没有开口说任何要求,仿佛在大胆鼓励钱水桃自由发挥。

  此时钱水桃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他考虑到毛主席的发型已经确定下来十余年,原先的发型不管在生活习惯还是形象上考虑得都比较周全,他准备在原来基础上把鬓角的轮廓线条修得更圆顺,更贴近毛主席平时不爱梳理的习惯。

  毛主席发型的演变像是中国的一部进步史,从辫子头的腐朽落后,再到板寸、中分的求新求变,一直到大背头走向成熟,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视觉演化与政治建构—以视觉形象变迁(1937-1949 年)为例的探讨》汪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黄牛砸手里了!华为Mate 60 Pro已现货:今日18:08开启全款抢购

  “海葵”下午,受其影响,上海目前暴雨+雷电双黄高挂!降雨最强超60毫米,你家附近降雨有多强?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当妈妈变成自己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萌娃:妈妈你好好上班 别跟我套近乎

  传音 TECNO MEGABOOK S1 炫彩版笔记本亮相,A 面可动态变色

Copyright © 2012-2024 开运体育 版权所有 备案号: